📣【每日一問答進行中】立即追蹤 粉絲專頁/Threads  📣【LINE AI 諮詢爆滿】感謝支持!目前採預約制,請加 LINE 好友登記排程 → 確保名額! 📣【每日一問答進行中】立即追蹤 粉絲專頁 / Threads    📣LINE AI 諮詢爆滿】感謝支持!目前採預約制,請加 LINE 好友登記排程 → 確保名額! 

數位行銷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國稅局查逃漏稅,意外發現2014年度千萬年營收的網拍老闆竟才15歲,依法開罰後輔導開發票,消息曝光也引發外界好奇。「小蘇」則大方透過鏡頭揭開創業秘辛,工作室僅4坪大,拿下獨家代理授權藍芽麥克風,靠著網拍締造千萬前營收,但其實他26個英文字母唸不透,寫信給國外廠商只能用谷歌翻譯。

圖片:聯合報系資料庫

2016-05-07 14:59:57 聯合晚報 記者張為竣/台北報導

買千折百、折價券、限時搶購…

台灣電商市場去年規模突破1兆元,直接與消費者相關的B2C產值超過6000億元,網購業者為了搶客,常祭出「破盤」價,卻又面臨供貨商要求維持通路價格一致;網購業者如何「破盤」,各顯神通,如滿千折百、折價券、 組合包、 海外直購、平行輸入(水貨)等,都是常見手法。

2016年1-2月份,中國網上零售額總額為6361億人民幣元,同比增長27.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053億元人民幣,增長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5%;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增長37.0%、14.2%和29.6%。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16/1-2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53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607億元人民幣,增長10.9%。

按消費類型分,1-2月份,餐飲收入56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商品零售47259億元人民幣,增長10.1%。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216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

201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 标 1-2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2910 10.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23080 7.6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053 25.4
按经营地分    
 城镇 45303 10.1
 乡村 7607 10.9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5651 11.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1411 6.4
 商品零售 47259 10.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21669 7.7
     粮油、食品类 2506 12.6
     饮料类 330 9.9
     烟酒类 788 7.4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2451 8.4
     化妆品 356 11.4
     金银珠宝 541 -1.5
     日用品 820 10.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1230 7.9
     中西药品 1256 12.7
     文化办公用品 407 9.5
     家具 347 16.4
     通讯器材 582 20.1
     石油及制品 2661 0.5
     汽车 5821 5.4
     建筑及装潢材料 390 14.9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015上半年中國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在經歷了上半年一系列大促之後,京東的銷售額在整體家電網購市場佔比達到了60%,同比增長了2%,而天貓則下降了4%,其空出的份額被蘇寧易購與國美在線等電商所蠶食。

第一名:滔寶網

第二名:天貓

第三名:京東商城

第四名:阿里巴巴1688

第五名:蘇寧易購

第六名:美團

第七名:中國亞馬遜

第八名:大眾點評

第九名:百度糯米

第十名:國美在線

2015年中國電商排行榜TOP150

資料來源: 中國國務院 及 互聯網周刊

網購崛起,不少民眾吃的用的都上網買,就連成衣批發市場五分埔也受到嚴重衝擊,近一年倒閉店家數至少200家,實際走一趟,光是一條街就有約10個店面貼上出租字樣,就算房東降價仍舊乏人問津,人潮更明顯不如以往,相同狀況,到了公館商圈也看得到,拉下鐵門等待承租戶上門的隨處可見。

2016年04月12日 04:09 吳泓勳、何英煒/台北報導

行政院消保處昨天表示,針對經濟部提出《零售業等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第5點修正草案已審議通過。簡單來說,未來只要網購買賣雙方都確認交易完成後,即便賣方發現標錯價,也不能再反悔,仍必須按照網路標示價格出售。

2016-05-24 16:58 作者 陳志奕


傳統 B2C 銷售為了更有效率的拓展市場,減少資金及人力的投入,並且更迎合在地的市場需求等原因,會透過一級二級經銷商進行銷售。

品牌商以合約方式保障經銷商的勢力範圍,而經銷商則衡量市場需求及存貨狀況,定期或不定期向品牌商訂貨,商品運送到各地經銷商,由經銷商負責第一線銷售、地推及售後服務。

網路發展到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都已架設網站,隨著臉書在台灣持續發展,也相繼在臉書成立粉絲團,由助理負責資料更新,成立初期發動親友團按讚,但是整體行銷成效不彰,幾乎沒有活躍的成員互動,反正幾乎不花什麼成本,「殭屍粉絲團」就這麼繼續耗著。

當網路成為「新的通路」...


粉絲團與線下銷售並不存在利益衝突,就算看不出來有什麼正面影響,但至少不會引火自焚。

但是當傳統企業面臨競爭壓力,同時為了提供更完整的消費體驗,或只是想塑造搭上電商時代潮流的品牌形象,也逐步開始佈局線上銷售,從開始試水溫的在一些網路平台上銷售,到自建商城直接服務消費者,短期希望在線銷售能抵消不斷稀缺的實體通路成本,彌補不斷衰退的線下銷售;長期則希望透過線上銷售所累積的「大數據」,帶來的各種好處能讓企業再現往日榮華。

公司先是聘請一支具有電商基因的團隊負責線上銷售,但是有電商經驗的,卻不一定熟悉行業裡的眉角,無奈業界老人偏偏抓不到網路銷售的竅門,整個企業產品規劃分屬線上、線下兩個團隊,各行其是,形成公司左右手互相打架的局面。

虛擬通路收入低,還可能侵蝕實體的銷售管道


企業內部產生矛盾,還可以靠高層拍板定案,但外部線上、線下的矛盾就沒這麼好解決。

線上購物不需舟車勞頓,還享有7天鑑賞期的保障,網路金融支付也已相當成熟,因此電商的發展一度讓線下實體店人人自危,每天一開店,租金、水電、人事等費用都在燒錢,但是客戶把實體門市當成了體驗館,先在線上挑選比價,再到線下看貨,最後還是回到線上購買。

雪上加霜的是,初期為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和提高黏性,提供特別折扣或回饋當作誘因,更進一步侵蝕傳統上門消費。

線上初期發展的燒錢階段,是拿線下賺來的錢補貼,在還沒嘗到大數據的甜蜜果實,卻意外的發現線上成長不如預期般美好,且不僅如此,線下的銷售體系受到線上銷售的衝擊逐漸瓦解,線下賺的錢跟不上線上燒錢的速度,整體營業額反而還比之前更差,品牌商跨入線上,站在經銷商的角度,就等於分流客戶,與經銷商爭利,最終導致線下銷售體系解體。

發展線上購物平台的3種商業模式


當我們新增一個產品品項,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它會不會吃掉部份現有的市場;同樣地,新增一個通路也需要整體性思考,確保現存銷售體系不崩潰,而如何避免通路衝突可以從一個角度來思考,就是如何公平的分配利益。

我們先梳理一下幾個線上和線下合作的商業模式:

1. 總公司負責線上接單、客服,再出貨給每個客戶
這種做法線上銷售的庫存就是壓在總公司身上,帶來資金壓力,並獨力承擔庫存賣不出去的風險。

另外有別以往將整箱的商品送往經銷商,為了服務個別客戶,商品會有零散的包裝,撿貨配貨上效率比較差,拉高物流管理成本。整筆交易中,前線的經銷商根本毫無參與,實體店無法發揮效益,這樣的模式只是分流線下的客源,交易可能被線上截流,增加了經銷商的庫存風險,勢必造成反彈。

若是在線銷售藉著成本優勢,以較低的價格販售,對於門店不僅沒有提供支持,如果預期存貨有跌價損失,很容易線下經銷商將商品轉到其他的平台拋售,產生惡性競爭,重傷品牌形象。不論對傳統靠線下銷售支撐的企業來說無疑是自毀根基。怎麼看都不可行。

2. 總公司線上接單,分配給經銷商出貨給每個客戶
由總公司線上接單,根據送貨地址,把訂單轉給負責的經銷商,由經銷商的庫存出貨。這樣的規劃有一個前提,總公司必須對各經銷商手上有哪些庫存有良好的掌控,這對整套進銷存的系統及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否則訂單發給 A 店,要先確認庫存,然後回報能不能接單,沒有貨再把訂單轉到 B 店,這樣的訂單處理充滿不確定性,而且效率又低。

此外經銷商配合投入的硬體設備,還有處理配送增加的人力需求,要操作相關系統軟體,可能需要招聘更高素質的人才,這些也都疊加在店家的成本支出上,在評估的時候也需要列入考量。

3. 總公司負責線上接單及客服,出貨到門市或經銷商
如果客戶在門店有購買紀錄,就由該店繼續服務,沒有購買紀錄的則根據送貨地址轉給就近經銷商,該經銷商沒有貨,開放臨近區域誰先回覆可接訂單由誰出貨,或直接轉上一層的一級經銷商負責供應,只有在兩者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直接由總公司出貨,避免訂單轉來轉去,這樣鼓勵經銷商備庫存,並加強庫存管理。

但是話說回來,總公司接單經銷商出貨的模式,門店的角色事實上就僅是個物流配送中心。

思考3個角度,創造真正有效的O2O模式


O2O 的本意是要充分利用線上信息成本低,及線下的服務優勢,互相導引交流,否則就只能說是增加銷售通路的 B2C,稱不上 O2O(Online To Offline)。

1. 降低線下銷售人員的排斥心態
想把線下的客戶資源導引到線上,必須把線上的銷售分成與店家或是銷售人員綁在一起,例如每個店或是銷售人員有專屬的折扣代碼,線上交易的分成能部份歸屬於門店或人員,可以降低排斥心態。

也可以考慮訂立獎勵計畫,當店線上銷售的營收成長率到達預訂目標,總營業額也能維持水準的情況下,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返利,這樣才能讓已有基礎的線下經營,帶動線上的發展。

2. 為線上和線下團隊設立不同的業績標準

這樣雖解決了外部的利益衝突,但企業內部的線上、線下團隊間也需要妥善調和,首先業績的認定要不要重覆計算,還有考核的標準線上、線下一定有差異,為了顧及線上的發展,犧牲線下銷售,仍會造成團隊之間的磨擦。建議銷售團隊以品項為基礎,規劃同時考量線上、線下的銷售,線上、線下的會員資料的交流共享,追求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3. 線上推廣的費用,可否轉嫁給經銷商/分店?
講完商品如何流動,我們把線上推廣的費用分攤單獨拉出來談,線上推廣的相關費用,若是全由總公司支付,對總公司的資金壓力很大,若將成本加在售價裡轉嫁給經銷商,又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力,無法調漲零售價,勢必會壓縮經銷商的利潤,可能評估後決定放棄。

線上推廣其實對經銷商有正面的影響,經銷商表示支持也是合理,只是分攤的基礎可以思考幾種方式,最簡單按店數分配,也就是每一家不管坪數業績都付同樣的費用;或是要按總營業額比例分攤,讓有能力的多付一點;或是按實際受益分攤,對線上導流的訂單有較高的抽成比例。

(本文為讀者投書。)

原文: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2529

圖片來源 / pexels

這用來形容很多淘寶人,再恰當不過。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鮮成功的案例,耳畔聽聞的都是351億的“雙11”,好像淘寶是當初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只要趕過去,就能撈一筆似的。

上次坐出租車,和司機聊天,聽說我是做電子商務的,他無不艷羨地說:你們很賺錢啊!又沒什麼成本,我都想做淘寶了。我以前開個飯店,就因為成本高,結果關店了……

 

淘寶是低成本業態?對不起,你被忽悠了!
有時候就像趴在窗戶上的蒼蠅,外面的風景很好,美食很多,但就是飛不過去。


看來,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誤解已經病入膏肓了。


我感覺,公眾對“優勢”這個最簡單的中文詞彙,都沒有深諳其意。大家都認為,做淘寶,成本低是優勢,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擁有這個優勢的時候,就不叫優勢了,最終就會演變成惡性競爭。
反過來說,即使拿網絡和實體相比,真的有成本低之說嗎?
我只能說:實體的任何​​一項成本,網絡都有;甚至,網絡有的,實體不見得有。
不信咱們推敲下。


實體說:實體開店要裝潢、裝修、道具啊什麼的,網店是零成本。
其實,搭建一個網店,零成本是可以的:隨意拷貝幾張圖,一個晚上全部搞定,自己的工資自己吞掉。但是這種情況,必須做好365天沒生意的打算,等於沒開。
事實上,要搭建一個靠譜的網店,至少需要10萬人民幣~20萬人民幣的投資!
為何?


主要費用在於:前期創意策劃、圖片拍攝、後期圖文美編、網店設計等。
如果你想確保顧客來到你的網店,產生心跳的感覺,那麼你就必須付出。隨便交給一家廣告策劃公司,這個案子也不會少於10萬~20萬元的投入;如果交給奧美,還要翻幾倍。
你可能反對說:圖片拍那麼漂亮幹嘛?


其實漂亮還是其次,關鍵是要有特色!你如何確保,3000元人民幣工資招聘的小女生,可以幫你正確傳達你的品牌理念、商品的賣點、出色的文案、令人心動的設計?這不是20歲出頭的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可以做出來的,是需要行銷和企劃相輔相成的。


所以,實體裝修如果花10萬人民幣~20萬人民幣元的話,網絡照樣免不了。
而且,實體裝修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一勞永逸,而網絡的裝修,是不斷的,定期都會有新品上市,還需要重新策劃、拍攝和美編,成本是不停累加的,情況更糟糕。
實體說:實體開店要付租金,水電費,而網絡沒有。


這種說法在5年前,還可能有些人認同,現在還說,就是荒謬了。
首先要明白實體和網絡的本質區別:那就是,實體有店面優勢,網絡沒有。如果你在火車站開個肯德基,那肯定生意不斷,因為人流不是你導來的,是旅客不得不選擇你。而在網絡,你沒有門牌號碼,沒有路過的觀光客,頂多是一組HTML代碼,用的網址還是平台的,你只是一個代碼甚至帳號子網域或後綴。


所以,在網絡上,你必須主動出擊,尋找人流。而這個廣告費,就是變相的租金!
在實體商場,租金平均是20個點,20%~30%算高端購物中心了;而在淘寶,廣告費基本上就耗掉你15%~20%了,加上天貓的佣金,就快20 %~25%了。
可能有人會說:滔寶電子商務平台做活動,不都是免費流量嗎?
其實不然。


首先,淘寶做活動,你的廣告費用是降低了,但是在實體商場,有年終大促什麼的,商場不也會降低商家的扣點嗎?一樣的道理。
其次,做任何淘寶活動,一定是需要以降低價格為前提的。降價的要求,要比實體嚴格得多,算下來,扣除廣告費,其實也所剩無幾。
沒有限制,就沒有保護;沒有門檻,恰恰是最大的門檻。實體店客流雖然被限制,但也被保護了;網絡上雖然沒有看得見的租金,但是導入人流的費用,就是變相的租金。有過操盤電商經驗的人會告訴你:這個比例不會比實體低。


實體說:實體需要備貨,你們電子商務可以空買空賣,倒手生意。
如果你開個微博,與一幫富婆或富閒人加為好友,然後你到處尋覓珠寶鑽戒或古董的貨源,然後再賣給這些有錢人,那麼確實是倒買倒賣,在一個圈子裡面賺錢。
但是真正的電子商務,是無縫連接的,是連續性的零售。網絡銷售最怕的就是:顧客下了單,突然沒貨;或者即使有貨,幾十天也發不出,這是災難性的。
沒有經歷過電商的人會說:我哥哥有家實體電器城,我把他的貨掛在網上,有單子就從哥哥那裡拿貨不就得了?


我們來分析下這樣的說法:
如何確保網絡的庫存和實體的真實庫存是吻合的呢?
要賬實相符,必須要有軟件系統,上面的這個電器城,首先需要盤點庫存,然後輸入庫存軟件中,和你的淘寶店打通信息。
其次,實體每賣出一件商品,必須掃描出門,系統也需要立即扣減這個庫存,同時傳輸到你的淘寶店中,不然,你是無法避免有單無貨的況的。
如何確保發貨速度的及時性呢?


即使和你聯絡的實體有貨,但拿貨也不會是及時的。而網絡零售,需要在最長12個小時之內,必鬚髮貨,不然客訴和差評會淹沒你。而既然是見單再拿貨,一定是積累到某個數量統一去拿,即便是拿到了再發出去,也是疲於奔命。跑路費和手機費,都不夠你賺的。


正經點說,做任何靠譜的網絡生意,都必須備貨,而且備貨的要求,比實體還高!
實體門店的貨,沒貨就是沒貨了,顧客還有的選擇。實體暢銷的商品上,不會貼上銷售的數量和顧客的評論,顧客的選擇會顯得更加隨機。
但在網絡,是有跟風效應的,而且廣告和自然流量,也是需要連續性的。網絡上賣得特別好的,評論也很不錯的,其他顧客也會更傾向於購買,所以,暢銷品不能斷貨,這在網絡銷售方面,是個常識。
如果你用某幾個主打產品去做廣告,導入人流,那麼斷貨就意味著災難。


而自然流量的積累,也需要這些暢銷品,如果斷貨,就意味著巨大的人流和利潤的損失。
所以,網絡銷售的這些要求,注定你的備貨需要更加充分、更加精準,而且需要按照網絡銷售的曲線,去決定你備貨的曲線。如果不吻合,必定出問題。
所以,不管是備貨的必要性、充分性,網絡都不比實體要求低。而且,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網絡更需要智能的數據分析和管理,才能維護好大盤!
一入淘寶深似海,進去之後就發現各種成本和壓力,各種潛規則明規則,讓你應接不暇。淘寶就是個圍城,做的人很苦逼,但城外的人覺得那才是未來。 
要想增加毛利……


做電商是苦逼的,一般淨利潤能有10%可以說是非常非常不錯的。成本稍微控制不好,連這10%都沒有。因此,我們必然要考慮賺錢的另一條思路:提高毛利。
我先聲明,我不是給答案的,我只是提出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
我們先來看表1的成本結構。

滔寶網路商店成本結構

滔寶網路開店成本及利潤計算分析


2. 物流運費要看商品本身的特徵,越重體積越大,比例自然也會越高;
3.倉儲配貨配貨人員的工資,面單和耗材的成本,固定投入折舊,估計是少不了的;
4.人員工資不要期望規模效應,生意大了,人員也會上去,10%是個平均水平。
如果想獲得更高的毛利,就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做出表2的結構。這是電商以後的升級之路。
那麼這憑空多出20個點的淨利潤率,是從哪裡來的呢?


先別急,請將多出的20個點,拿出10個點,去做些可以提高毛利的事。
假如你月銷售300萬人民幣,那麼就拿出30萬人民幣,1年拿出360萬人民幣,去做什麼呢?


1.創建一個更聰明的營銷團隊
月薪1萬~2萬,招聘更高價的人才,比如美編、文案、宣傳高手、數據分析高手、運營高手等等,讓他們成為你網店的核心DNA。
客服再多,打包發貨的再多,都是虛幻的繁榮,把動手腳的人暫且不管,你需要看看:辦公室裡面,有幾個人是在思考問題的,而不是成天咋咋呼呼地在執行,卻沒有思考。這幫人是決定你是否可以取得高溢價的核心。


2.內部招聘,或者外部整合幾個靠譜的設計師和買手團隊
商品同質化,是網絡的地雷,誰踏上去,誰就註定沒錢賺。但是好的商品設計,或者購買品質更精緻的貨源,是需要敏銳的眼光和專業才能的,還不如花些錢,去招募幾個長期合作的設計師,或者應徵更熟門熟路的採購,到處去尋覓品質好的貨源,才能保證產品的永續生命力。


3.多做些CRM的數據分析、管理及互動
對於易耗品來說,或者重複購買次數多的商品來說,CRM至關重要。是否可以花點錢,在自己的電商ERP裡面,整入顧客分析的模塊呢?
如何對顧客進行分塊管理?如何對顧客的購買行為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時,如何通過MSG/EDM,或者投遞的方式,與顧客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和信息來往?這些投入,能夠有效提高老用戶的忠誠度,從而節約廣告費用,獲取更高的顧客剩餘價值。


4.多整合上游資源,有錢的話,可以考慮入股工廠
如何實現前端的網絡零售,與後端的生產供應,真正有效對接,估計電子商務圈,沒有幾個人做得好,而做得好的,都發財了。
除了控制前端,更需要控制後端。如果咱們的生產更加快速、柔性、靈活,那麼對於網絡來說,是隱性的巨大優勢。
據我所知,某些工廠的資產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而且外貿轉內銷,頭痛的人一大把,正好是抄底的時候。
做電商如果要賺錢,就必須走營銷和數據驅動的路子,真正形成有效行銷CPU,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化老顧客,優化商品設計和選品,從行銷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和操作網絡,才是今後的出路。 

 

文章來源: http://www.comcoc.com/lvyou/fengqing/

電商的基本營運需要不斷優化調整,最基本的一些營運知識也需要掌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50條網店營運知識。

來源: 思路網
作者: 吳蚊米

一:定位

1、開店前首先需要考慮清楚3個問題:你有什麼產品?你要賣給誰?你有什麼優勢?

2、開店說到底就是競爭,你有實力跟同行競爭就可以成功。
例如你是一個知名品牌所有者,你有成本很低的優質貨源,你有很多忠實粉絲,你有同行無法複製的獨家資源,你有非常雄厚的實力跟同行打價格戰,等等,這些都可能幫助你更快速的成功運營一個店鋪。如果沒有,請看下一條。

3、如果上面的優勢你都沒有,你也可以老老實實的開一家不好不壞的店鋪。此時最重要是:選擇相對優質的產品、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售、提供相對獨特的服務、經常跟顧客互動。

最新文章

原創、翻譯及轉貼的資訊都在這裡。

網站是實現夢想的工具! 開始準備建置您的網站了嗎? 加Line好友
益盛科技

我們重視設計質感與行銷價值

。網頁設計。程式設計。Joomla教學。

 

聯絡資訊

ring@des13.com

點此加我們LINE  @igodos 加line好友

406台中市北屯區文心路四段955號11樓之2(需預約諮詢)

04-37072202 /  0919-413187 

網頁設計服務費用計算機

 
OMO電商 社群整合,輕鬆提升5倍轉換率,追蹤客戶行為,自動化行銷!想了解,快與我們聯絡! ×
點此加我們LINE 連結line帳號
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