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
電子商務

保護自身權益,降低退貨糾紛! 電商平台 退貨政策全攻略! 網路購物 方便快速,但 網路購物退換貨 的規定卻不見得人人都清楚。
網路開店 看似簡單,但 電商 規定中的退換貨條款卻是許多 電商 賣家的痛點。
了解7大類不適用鑑賞期的商品,不僅能保護賣家權益,更能建立專業的品牌形象,減少消費糾紛。
從 104 年 12 月 31 日起,行政院公布了「七日審閱期不適用的合理例外情形」,影響到多類商品的退貨權益。
想知道有哪些商品無法退貨嗎?
以下將詳細解析 網路購物退換貨 的新規定。
一. 7大類商品不適用 網路購物退換貨 政策
根據行政院消保處的公告,以下 7大類商品 被列為 網購退貨例外項目,即使在七天鑑賞期內,也無法進行退貨。
但若商品本身有 瑕疵問題,仍可要求更換新品。
1. 易腐敗、保存期限較短的商品
例如:現做餐盒、蔬果、蛋糕、鮮奶 等。
這類商品保存期限較短,若退貨後可能已接近或超過保存期限,因此不適用七天鑑賞期。
2. 客製化商品
例如:印有個人照片的衣服、杯子、印章、量身裁剪的衣物。
因為是依照消費者需求客製製作,退貨後無法再次銷售。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具有 時效性 的出版品,如報紙、期刊、雜誌,因過期後無再銷售價值,因此無法退貨。
4. 拆封後的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例如:CD、DVD、遊戲軟體。
拆封後易被 複製或破解,考量智慧財產權保護,因此無法退貨。
5. 線上數位內容或已完成線上服務
例如:電子書、線上課程、雲端掃毒。
一經下載或啟用即視為已使用,無法退貨。
6. 已拆封的個人衛生用品
例如:內衣褲、刮鬍刀、牙刷。
基於 衛生考量,已拆封後無法再次銷售。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國際航空機票 因涉及 聯營、共同航班及國際合作,取消或更改會涉及複雜的跨國營運關係,因此無法退票。
行政院消保處表示,總共7大類商品被列為網購退貨例外項目,但若買到瑕疵品,還是能主張更換新品。
表格:
項目 | 說明 | 範例 |
---|---|---|
1. 易腐敗、保存期限較短的商品 | 保存期限短,退貨後可能已接近或超過保存期限,不適用七天鑑賞期。 | 現做餐盒、蔬果、蛋糕、鮮奶 |
2. 客製化商品 | 依照消費者需求製作,退貨後無法再次銷售。 | 印有個人照片的衣服、杯子、印章、量身裁剪衣物 |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 具有時效性,過期後無銷售價值。 | 報紙、期刊、雜誌 |
4. 拆封後的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拆封後易被複製或破解,涉及智慧財產權。 | CD、DVD、遊戲軟體 |
5. 線上數位內容或已完成線上服務 | 一經下載或啟用即視為使用,無法退貨。 | 電子書、線上課程、雲端掃毒 |
6. 已拆封的個人衛生用品 | 基於衛生考量,拆封後無法再次銷售。 | 內衣褲、刮鬍刀、牙刷 |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 涉及跨國聯營與複雜合作,無法退票。 | 國際航空機票 |
二. 買到瑕疵品 還是能更換
雖然這 7 大類商品無法退貨,但若 商品本身有瑕疵問題,仍可依消費者保護法主張 退換貨 權益。
例如:
- 收到的商品有破損、缺陷或與描述不符。
- 購買的軟體無法正常安裝或使用。
消費者可在收到商品後的 七天內 向賣家反映,並要求 更換新品 或 退款。
消保處昨公布「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今日起實施,包括「易腐敗、保存期限較短」、「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或雜誌」、「拆封後的影音、電腦軟體」、「線上數位內容、已完成線上服務」、「已拆封個人衛生用品」、「國際航空客運服務」等7項。
網購部分商品排除鑑賞期,部分民眾有異音,行政院消保處簡任祕書陳星宏表示,網際網路購物是國際級的交易型態,世界各國對鑑賞期都有例外條款,歐盟排除13類商品、日本則完全沒有鑑賞期,這次例外項目是各國規定的共通項目,已採保守態度制定。
原文:(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01000374-260114
依循法令:
行政院令 中華民國104年12月31日
院臺消保字第1040155809號
訂定「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附「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院 長 毛治國
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第 一 條 本準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 二 條 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但書所稱合理例外情事,指通訊交易之商品或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企業經營者告知消費者,將排除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解除權之適用:
一、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二、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
三、報紙、期刊或雜誌。
四、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五、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
六、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
七、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第 三 條 通訊交易,經中央主管機關依本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公告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者,適用該事項關於解除契約之規定。
第 四 條 本準則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一月一日施行。
三. 網路購物退換貨 政策 國際比較
根據行政院消保處簡任祕書陳星宏表示,網路購物 是國際交易型態,世界各國對 鑑賞期 都有例外條款:
了解這些差異,對於 網路開店新手 來說非常重要,能更全面地掌握 電商退貨規定。
- 歐盟: 排除 13 類商品,例如數位內容、定製商品等。
- 日本: 完全沒有鑑賞期,消費者需自行確認購買意願。
四. 如何避免 網路購物退換貨 糾紛?
對於消費者或 電商賣家 而言,避免 網購退換貨糾紛 是保障權益的關鍵。
- 購買前詳閱商品介紹:特別是 保存期限、客製化、衛生用品 等商品。
- 確認退換貨政策:購買前確認賣家是否有額外退換貨限制。
- 保留購買憑證與對話紀錄:若商品有問題,可作為退換貨憑證。
隨著 網路購物 的普及,了解 網路購物退換貨 的政策,不僅能保護自身權益,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糾紛。
透過以上介紹,相信您已對 7 大類商品的七天鑑賞期例外商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五. 常見問題 (FAQ)
Q: 網路購物退換貨 需要注意什麼?
A: 網路開店新手 應注意, 電商 退貨規定在處理退換貨時有以下幾點:
-
確認退換貨期限:
- 大部分商品享有 7 天鑑賞期,但部分商品屬於 七天鑑賞期 例外商品(如易腐敗商品、客製化商品、已拆封個人衛生用品)則不適用退貨。
- 若商品有 瑕疵、損壞、與描述不符,則可在收到商品後 7 天內 聯繫賣家要求退換貨。
-
保留購買憑證與對話紀錄:
- 包括 訂單確認信、付款憑證、與賣家的溝通記錄。這些都是處理 網購退換貨 糾紛時的證明。。
- 包括 訂單確認信、付款憑證、與賣家的溝通記錄。這些都是處理 網購退換貨 糾紛時的證明。。
-
保持商品完整性:
- 若要退貨,請確保 商品、配件、包裝 均保持完整,並避免 人為損壞,否則賣家可能拒絕退貨申請。
- 若要退貨,請確保 商品、配件、包裝 均保持完整,並避免 人為損壞,否則賣家可能拒絕退貨申請。
-
確認退換貨運費負擔:
-
根據台灣《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第1項規定,消費者在網路購物後,享有7天的猶豫期(鑑賞期),期間內可無條件解除契約,且無需負擔任何費用或對價。
也就是說,消費者無論退貨原因為何(包括個人原因如不喜歡、尺寸不合),退貨的運費應由賣家負擔。
因此,在台灣,消費者於7天鑑賞期內退貨時,退貨運費應由賣家負擔。但初始寄送的運費,則需視雙方的約定而定。
-
-
閱讀並確認賣家的退換貨政策:
- 不同賣家或跨境電商平台可能有 不同的退換貨政策,購買前務必詳細閱讀,這些都是 網路開店新手 需要特別留意的。
- 以下是 淘寶 和 Coupang(酷澎) 對台灣用戶的境外退換貨規定:
-
例外商品的退換貨規定:
根據行政院消保處公告,以下商品不適用七天鑑賞期:- 易腐敗、保存期限較短(如餐盒、鮮奶)
- 客製化商品(如印有個人照片的衣服、刻印章)
- 報紙、期刊或雜誌
- 已拆封的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線上數位內容、已完成線上服務(如電子書、線上課程)
- 已拆封的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
-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如機票)
網路購物雖然方便,但在 退換貨 上仍需多加留意,以保障自身權益。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先詳閱商品資訊與退換貨政策,並保留交易記錄,以避免日後發生爭議。
尋找最適合你的 電商平台 ?深入了解6大 網路開店 費用試算!
網頁設計 問與答:
SEO 及 廣告投放 問與答 https://des13.com/faq/seo.html
網站建置 報價相關 https://des13.com/faq/quote.html
網站建置 技術相關 https://des13.com/faq/webtech.html
購物網站 網路開店 https://des13.com/faq/e-commerce.html
B2B形象官網建置 https://des13.com/faq/b2b.html
網站升級維護 https://des13.com/faq/upgrade.html
推薦閱讀:omo跨境品牌電子商務購物網站 全後台模組化形象官網
簡易電子書下載:一頁式網頁設計電子書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分享!也歡迎查看我們的其他文章。如果有任何疑問也歡迎加line和我們聯絡
全後台模組化形象官網,符合各式商業模式與需求,請參考:https://des13.com/service/rwd.html
Written by Ring
作者:益盛科技 專案經理
通過Google Ads-Measurement Assessment
15年 網站專案管理及人員管理實務經驗。
具網站美編企劃繪製能力
具多媒體網頁設計與 RWD設計之實務經驗